全部法會訊息

114年妙通寺水陸法會第一天

114年4/8(農曆3/11)

妙通寺水陸法會第一天

大壇早課

 時間05:00

 

         早晚課誦是佛弟子日常修持的固定功課,《佛門必備課誦本》〈示要〉載:

 

        凡念誦者,身要端肅不懈,口要念誦貫徹,意要注心不移,則三業與三止相合,至若身能恪恭不怠,口能出音明爽,意能隨文作觀,則三業與三觀相契,三止三觀,如鏡鑑象,嘗無簡擇,然能纖毫不移,此則我心與聖心感應道交,如水投水,以空合空,所謂功溥法界,量等虛空矣。

入壇禮佛三拜

 

寶鼎爇名香  普遍十方

虔誠奉獻法中王

端為民國祝萬歲地久天長

端為民國祝萬歲地久天長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主法法師捻香

觀音殿回向

觀音殿回向

回大壇

 回向、二時臨齋儀。打板後出食。 

出食

 

誦經

時間05:00

 

念佛堂:華嚴壇

 

念佛堂:法華壇

 

念佛堂:楞嚴壇

彌勒殿:淨土壇

藥師殿:諸經壇

 

大壇禮拜《梁皇寶懺》

第一支香08:00

 

         《梁皇寶懺》原名《慈悲道場懺法》,是南朝梁武帝(蕭衍464〜549)為超度往生後墮為蟒蛇的皇后郗氏,延請高僧遍覽經典所集的懺法。

 

        梁武帝寵愛的皇后郗氏,因病往生後,梁武帝對她非常想念,白天悶悶不樂,晚上也因心情鬱悶無法入睡。

 

        一天晚上,梁武帝寢宮內出現一條大蟒蛇攀附在高處,梁武帝拔劍欲除,大蟒蛇竟開口說話:「皇上,我是您的皇后郗氏,臣妾生前在後宮為了爭寵,對其他后妃常常懷著瞋恨心和忌妒心,不僅利用皇后的權勢陷害、責罰她們,臣妾還經常發脾氣,一旦看不順眼或不合臣妾的心意,甚至將人活活害死,因此造下種種惡業,死後墮為蟒蛇身。」

 

        大蟒蛇流著眼淚請求梁武帝,念在往日情份,為她做功德,仰仗佛力,離苦得樂。」

 

        隔天一早,延請高僧入殿,將昨晚與郗氏的對話說給高僧們聽,請教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墮為蛇身的郗氏離苦得樂?

 

        誌公禪師回答:「必須禮佛懺悔,才能洗滌罪業。」梁武帝便請誌公禪師等十位高僧,搜尋經典,寫成懺文。

 

        誌公禪師與高僧們根據《華嚴經》等大乘經典,摘錄多部經典裡諸佛的聖號,寫成十卷的《慈悲道場懺法》,後世以梁武帝為名,稱為《梁皇寶懺》。

 

        梁武帝依照懺文為郗氏禮懺,代求懺悔。一日,宮室內飄散一股濃郁香味,梁武帝無意間抬頭仰視,看到一位容貌端麗的天人。天人對梁武帝說:「承蒙皇上為臣妾做功德懺悔罪業,如今蒙佛威力,已脫離蟒蛇身的苦難,得生忉利天,今天特地來向皇上致謝,並以天人的身份證實懺法的功德。」語畢,幻化而去。

 

恭請主法和尚

入壇

 

禮佛三拜。主法和尚捻香。齋主依序捻香。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頃刻紛紜  即遍滿十方

昔日耶輸  免難消災障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恭聞。

梁皇啟建。彌勒題名。志公集華藏之玄文。群經錄諸佛之聖號。大集沙門。宏宣懺法。懺文感夢於梁朝。瑞氣騰輝於武帝。由是耿耿金光不昧。皎皎寶焰芬芳。鬱鬱香煙熏內闕。重重花蕊耀王宮。青霄雲裏。天人現報體之端嚴。白玉階前。郗氏脫蟒身之苦難。以此消災。災消吉至。因茲滅罪。罪滅福生。真救病之妙藥。乃破暗之明燈。恩九有。德被四生。懺之功德。贊莫能窮。茲者。懺文肇啟。仰叩普賢行王。運想香花。供養十方調禦。欲嚴清淨之懺壇。先誦秘密之章句。要祈善果以周隆。必使罪花而凋謝。仰叩洪慈。大彰靈應。

 

 

皈依信眾各界大德,參加水陸法會禮懺時若能真心發露懺悔,百劫積集罪,一念頓蕩除,如火焚枯草,滅盡無有餘,皈依信眾各界大德淨身口意三業的同時更要「念地獄苦發菩提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大壇午供 

時間10:40

 

    佛教的三餐具有修行和救度眾生的意義,並不是單純的進食維持色身。佛寺的早齋和午齋都要進行供佛與出食儀式。 

主法法師捻香

齋主依序捻香

出食

 

主法法師宣:「啟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道場證盟功德文疏」。

 

宣畢,唱「天廚妙供」。

 

出班到觀音殿回向。

前往觀音殿

 

藥師佛延壽王  光臨水月壇場

悲心救苦降吉祥  免難消災障

懺悔眾等三世罪  願祈福壽綿長

吉星高照沐恩光  如意保安康

吉星高照沐恩光  如意保安康

地藏殿回向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回大壇。

 

上供十方佛  中奉諸聖賢

下濟六道品  等施無差別

 

 打板後,禮佛三拜。

打板後念齋條。

 

 

大壇晚課  

15:10禮懺第四支香接晚課

 

      

《暮課綸貫》 

早以心精通㳷為要。暮則直取淨土為宗。良由人多夙業。工用稍進。即有魔障。若非精心陰發豈易除障驅魔。故於境寂心清之時。咒則易靈。若於暮時。應總攝眾善。歸趣淨土。可謂造功於始。歸德於終。

故於暮時。首念彌陀經。使悟極樂依正之妙境。特勸專持名號之正因。正欲眾生厭離娑婆之極穢。欣取樂邦之全淨。

往生咒。即希彌陀來住我頂。拔除業障根本。證我果決往生。雖然行人心雜。障非易除。必依懺悔文發願云。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乃至願與法界眾生。同得菩提。

禮誦八十八佛。懺悔無始業根。普賢願偈。重廓前願。得二諦融通海印三昧。已而設放蒙山。廣濟幽冥。

般若心經。使悟罪福無主。人法雙亡。了達實相。

往生咒。重蒙彌陀舒光灌頂護念。六道變為淨土。有情即證十地。然後念佛回向。以取實證。

終結三皈。從始至終所有諸善。一一消歸自性三寶。當願法界眾生。發無上心。同圓種智。二時祝讚。祈禱韋馱諸天。伽藍等神。擁護三寶。禦侮以安正道。

 

前往地藏殿回向

地藏殿回向

地藏殿回向

回大壇

 

普賢警眾偈

三皈依

南無伽藍聖眾菩薩(三稱)

大悲咒

伽藍讚

禮佛三拜。出壇。

 

 

 

外壇施放三大士瑜伽焰口乙堂

時間17:30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施食緣起文 

         切以。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今則羅列華壇。闡揚佛事。香焚寶篆。騰五色之雲霞燭綻金蓮。燦一天之星斗。法樂奏無生之曲。梵音演最上之宗。歸依五眼六通。迎請千賢萬聖。由是覺王住世。以法利生。不有因緣。無由垂範。

 

        是以阿難尊者。林間習定。夜見鬼王口吐火焰。頂髮烟生。身形醜惡。肢節如破車之聲。饑火交然。咽喉似針鋒之細。見斯怪異。問是何名。答曰面然。汝三日之中。當墮我類。

 

        阿難驚怖。歸投大覺慈尊。敘說前因。啟請救苦之法。佛垂方便。利濟洪深。使延年而益筭。誦威德之真詮。令餓鬼以充資。施甘露之法食。加持必專於神呪。嚴衛須假於壇儀。雖然啟請一時。法傳千古。金山修建。不燭自明。摩伽斛食。施周法界。若無靈驗。今古焉傳。有是功勳。方堪演說。梵音演處。上窮有頂之天。唐韻宣時。下極風輪之際。欲明聖理。故白斯文。佛事完成。同歸真際。偈云。

 

 

最勝光明自在王  如來宣演妙難量

昔因慶喜生惶怖  焰口雷音報禍殃

稽首殷勤白教主  興慈濟物利生方

如今稽古重拈出  凡聖同遊解脫場

 

 

鬧場

 三位主法法師

香燈引領齋主到法堂恭請主法法師

法師入壇

 

佛法僧寶  體徧十方

恭敬誠求  必蒙感應

 

前往地藏殿召請

南無鐵圍山內面然大士蓮位

 觀音大士   悉號圓通

十二大願誓弘深  苦海度迷津

尋聲救苦   無剎不現身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面然大士 

菩薩化身

鐵圍山內顯威靈

普渡諸眾生 

共沐佛因

脫苦生淨土

南無焦面王菩薩摩訶薩

 

 

道場成就  賑濟將成

施主虔誠  上香設拜

清淨海眾  舉揚聖號

 

 

吉祥會啟  甘露門開

孤魂佛子降臨來

聞法赴香齋

永脫輪迴  幽暗一時開

 

一聲傳佛號  法界普聞知

四生登九品  六道出三塗

五方五佛大威神  結界降魔徧剎塵

今宵毘盧冠上現  一瞻一禮總歸真

 

 羅列香花建寶壇  重重佛境一毫端

心融妙理虛空小  道契真如法界寬

 

 

我今依教建立曼拏囉  

量等虛空金剛為寶地

字字密言惟心之所成  

須彌日月七寶四天下

衣服傘蓋伎樂幢旛雲  

寶座珍羞樓閣并宮殿

池沼園林名花普遍布  

奉獻上師三寶護神等

 

惟願慈悲納受生歡悅  

屏除魔礙集福施安寧

今宵施主所求皆如意  

盡未來際吉祥無間斷

 

 

 金剛上師宣疏

 齋主恭聽金剛上師宣疏

 

 

大施門開,薦拔孤魂輩,祖禰先亡,五姓冤家類,八難三塗,平等俱超濟,仗佛光明,來受甘露味!

 

我今奉獻甘露食  量等須彌無過上

色香美味遍虛空  上師三寶哀納受

次供顯密護神等  後及法界諸有情

受用飽滿生歡悅  屏除魔礙施安寧

灑食

 

施食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地藏殿回向圓滿回大壇三皈依。

恭送法師回寮。

 

 

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國曆4月8日〜14日

農曆3月11日〜17日

 

 

釋道咸Line 行動條碼

Line  ID 0952388556

 

 

釋道慇Line 行動條碼

Line  ID  0988220238